011大溝溪親水公園.JPG

heart_0010心心相印.gif為了親近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同時鍛鍊自己的腳力,這學期開始正式加入林口社大綠色行腳的課程。而「內湖大溝溪賞蝶」是老師群安排的第一個戶外課程於是103.09.29一大早,便帶齊裝備(水、拐杖、遮陽帽)懷著興奮的心情前往內湖

001大湖公園.JPG 002大湖公園站.JPG 002-1大溝溪親水公園

heart_0010心心相印.gif我們9點左右在內湖公園捷運站2出口集合,接著由春華老師擔任導覽,我們沿著住宅區前往大溪溝親水步道。一路上就看到許多花草樹木,老師除了為我們解說植物的特性外,也會讓我們觸摸他們的質感、或是用專用放大鏡觀察其紋理。

003福木.JPG 005石栗.JPG 007石栗h.JPG 008九重葛.JPG

福木 /石栗 /九重葛

heart_0010心心相印.gif今日的目的地是「大溝溪親水公園」。內湖的大溝溪發源於標高485公尺的白石湖山,由圓覺瀑布往南流入住宅區,經大湖山莊匯入大湖公園,流域長達3500公尺,又名「圓覺小溪」,為基隆河支流之一。

016大溝溪親水公園.JPG 029大溝溪親水公園.JPG 030大溝溪親水公園.JPG 036大溝溪親水公園.JPG

037大溝溪親水公園.JPG 039大溝溪親水公園.JPG 045大溝溪親水公園.JPG 051大溝溪親水公園.JPG

heart_0010心心相印.gif後來經過85年賀伯颱風、86年溫妮颱風、90年納莉颱風三次風災,由於排洪不彰造成山洪溢流而重創大湖山莊街。為了減少豪雨風災帶來的損害,分別於88年和90年進行整治。整治工程運用自然工法,讓溪流恢復原有的生態環境,完工後不僅綠意盎然、且隨著四季更迭生氣蓬勃,現已成為大湖居民遊憩的最佳去處。

013含羞草h.JPG 015含羞草h.JPG 031香蕉花 032香蕉花.JPG

含羞草的花朵&果實 /香蕉花&果實

021光冠水菊.JPG 033蝴蝶h.JPG 034蝴蝶h.JPG 035蝴蝶h.JPG

光冠水菊會散發出招蜂引蝶的特殊香氣

047銀合歡花.JPG 049鞭炮花.JPG 044.JPG 038大溝溪親水公園h.JPG

合歡的花 /鞭炮花 //

057h.JPG 058h.JPG 059h.JPG 060h.JPG

還有許多忘了名字的花(下回一定要作筆記!)

heart_0010心心相印.gif我們的運氣不錯,除了觀賞各式各樣的花草、蕨類外,還看到數隻台灣藍鵲、色彩繽紛的蜻蜓、蝴蝶、蜥蜴等昆蟲和動物,甚至還有平日較為罕見的人面蜘蛛呢!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生態園區,竟蘊藏如此豐富的物種,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022藍蜻蜓.JPG 026紅蜻蜓h.JPG 023紅蜻蜓.JPG

藍蜻蜓尾巴向上翹是為了減少日曬面積 /紅蜻蜓 /正在交尾的蜻蜓

040人面蜘蛛.JPG 041人面蜘蛛.JPG 042人面蜘蛛.JPG

當人面蜘蛛受到外物侵襲時,原本白臉會立刻變臉為褐色,

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恢復原色!

heart_0010心心相印.gif今日是綠色行腳初體驗,由於平日缺乏訓練,加上早起和日照強烈(晒很大),雖然只是半天的行程,卻讓我們汗流浹背、體力透支,實在遜斃了!不過,儘管如此,依然覺得此行十分有趣、且收穫滿滿

043大溝溪親水公園.JPG 053大溝溪親水公園h.JPG 061香菇亭h.JPG

綠色行腳的夥伴們 /可愛的香菇亭

 

大溝溪親水公園小檔案(摘自網路)

地理位置台北市內湖區的大溝溪發源於標高四八五公尺之白石湖山,流域長約三五00公尺,屬匯聚山坡水流的小溪溝,又名圓覺小溪,下游注入大湖,經大湖調節溢流後注入基隆河,為基隆河支流之一。

近生態工法整治的溪流因鄰近的大湖山莊住宅密集,原有溪溝由箱涵下水道取代。人與大自然爭地結果,導致民國八十六年溫妮颱風來襲時,所挾帶之強烈豪雨造成嚴重淹水。為減少豪雨災情對居民之危害,才進行大溝溪整治,並運用近自然工法,除考量排洪外,並提供鄰近社區休閒遊憩空間及恢復原有溪溝生態環境為規劃目標。

植物生態在大湖山莊街的入口端沿途,因有較多人為干擾,植物也多為先鋒植物。如成片生長的芒草,還有披著盾形葉的血桐和葉面正、反兩邊有著不同觸感的構樹聚集成林。

進入登山步道,沿著蜿蜒的清澈小溪,這一段由於較不受干擾,植物林相已演替至接近森林的階段。喬木、灌木、草本、地被層與爬藤植物等各據一方,森林內靜靜地上演綠色地盤爭奪戰,與親水步道旁開闊向陽的植物展現不同的風貌。在這裡,大葉楠、菲律賓榕的板根現象,杜英、薯豆的紅葉現象等,都值得仔細觀察。

動物生態大溝溪步道是賞蝶、賞蜻蜓的好地方。步道入口常可見鳳蝶、粉蝶在溼地上吸水。5-9月是觀賞蜻蜓的好季節,除可見各種蜻蜓飛行的英姿,還可觀察蜻蜓有趣的生態行為。

在步道銜接親水區之處,由於水深且寬闊,有當地農戶在此放養水牛。進入登山步道後,在林相掩蔽下,經常有小動物出沒。除常見的赤腹松鼠外,還有翠鳥,憑藉著牠們絢爛的羽色及優異的水面巡弋飛行,每次出場總是成為主角。另外多代同堂的台灣藍鵲則以喧鬧的集體行動現身,常可見十幾隻藍鵲優雅地飛翔於樹林間,甚為壯觀!

白天的喧鬧後,夜裡的步道繼續上演著熱鬧的溪流生態。每年4-5月由火金姑演出夏夜序曲。緊接著蟲鳴蛙叫此起彼落,再加上淙淙溪水聲,宛如一場露天音樂會。褐樹蛙、面天樹蛙、澤蛙、貢德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蟾蜍等,台灣現有近三分之一的蛙類,都可以在大溝溪做近距離的觀察。

附記:

在此要特別感謝敏鶴同學珍貴的相片分享除了彌補當天課程的遺珠之外也更豐富了三宅部落格的畫面!

 

900304-12腳印.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iv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