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親近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同時鍛鍊自己的腳力,這學期開始正式加入林口社大綠色行腳的課程。而「內湖大溝溪賞蝶」是老師群安排的第一個戶外課程。於是103.09.29一大早,便帶齊裝備(水、拐杖、遮陽帽),懷著興奮的心情前往內湖…。
我們9點左右在內湖公園捷運站2出口集合,接著由春華老師擔任導覽,我們沿著住宅區前往大溪溝親水步道。一路上就看到許多花草樹木,老師除了為我們解說植物的特性外,也會讓我們觸摸他們的質感、或是用專用放大鏡觀察其紋理。
福木 /石栗 /九重葛
今日的目的地是「大溝溪親水公園」。內湖的大溝溪發源於標高485公尺的白石湖山,由圓覺瀑布往南流入住宅區,經大湖山莊匯入大湖公園,流域長達3500公尺,又名「圓覺小溪」,為基隆河支流之一。
後來經過85年賀伯颱風、86年溫妮颱風、90年納莉颱風三次風災,由於排洪不彰造成山洪溢流而重創大湖山莊街。為了減少豪雨風災帶來的損害,分別於88年和90年進行整治。整治工程運用自然工法,讓溪流恢復原有的生態環境,完工後不僅綠意盎然、且隨著四季更迭生氣蓬勃,現已成為大湖居民遊憩的最佳去處。
含羞草的花朵&果實 /香蕉花&果實
光冠水菊會散發出招蜂引蝶的特殊香氣
合歡的花 /鞭炮花 //
還有許多忘了名字的花(下回一定要作筆記!)
我們的運氣不錯,除了觀賞各式各樣的花草、蕨類外,還看到數隻台灣藍鵲、色彩繽紛的蜻蜓、蝴蝶、蜥蜴…等昆蟲和動物,甚至還有平日較為罕見的人面蜘蛛呢!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生態園區,竟蘊藏如此豐富的物種,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藍蜻蜓尾巴向上翹是為了減少日曬面積 /紅蜻蜓 /正在交尾的蜻蜓
當人面蜘蛛受到外物侵襲時,原本白臉會立刻變臉為褐色,
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恢復原色!
今日是綠色行腳初體驗,由於平日缺乏訓練,加上早起和日照強烈(晒很大),雖然只是半天的行程,卻讓我們汗流浹背、體力透支,實在遜斃了!不過,儘管如此,依然覺得此行十分有趣、且收穫滿滿…。
綠色行腳的夥伴們 /可愛的香菇亭
大溝溪親水公園小檔案(摘自網路)
地理位置台北市內湖區的大溝溪發源於標高四八五公尺之白石湖山,流域長約三五00公尺,屬匯聚山坡水流的小溪溝,又名圓覺小溪,下游注入大湖,經大湖調節溢流後注入基隆河,為基隆河支流之一。
近生態工法整治的溪流因鄰近的大湖山莊住宅密集,原有溪溝由箱涵下水道取代。人與大自然爭地結果,導致民國八十六年溫妮颱風來襲時,所挾帶之強烈豪雨造成嚴重淹水。為減少豪雨災情對居民之危害,才進行大溝溪整治,並運用近自然工法,除考量排洪外,並提供鄰近社區休閒遊憩空間及恢復原有溪溝生態環境為規劃目標。
植物生態在大湖山莊街的入口端沿途,因有較多人為干擾,植物也多為先鋒植物。如成片生長的芒草,還有披著盾形葉的血桐和葉面正、反兩邊有著不同觸感的構樹聚集成林。
進入登山步道,沿著蜿蜒的清澈小溪,這一段由於較不受干擾,植物林相已演替至接近森林的階段。喬木、灌木、草本、地被層與爬藤植物等各據一方,森林內靜靜地上演綠色地盤爭奪戰,與親水步道旁開闊向陽的植物展現不同的風貌。在這裡,大葉楠、菲律賓榕的板根現象,杜英、薯豆的紅葉現象等,都值得仔細觀察。
動物生態大溝溪步道是賞蝶、賞蜻蜓的好地方。步道入口常可見鳳蝶、粉蝶在溼地上吸水。5-9月是觀賞蜻蜓的好季節,除可見各種蜻蜓飛行的英姿,還可觀察蜻蜓有趣的生態行為。
在步道銜接親水區之處,由於水深且寬闊,有當地農戶在此放養水牛。進入登山步道後,在林相掩蔽下,經常有小動物出沒。除常見的赤腹松鼠外,還有翠鳥,憑藉著牠們絢爛的羽色及優異的水面巡弋飛行,每次出場總是成為主角。另外多代同堂的台灣藍鵲則以喧鬧的集體行動現身,常可見十幾隻藍鵲優雅地飛翔於樹林間,甚為壯觀!
白天的喧鬧後,夜裡的步道繼續上演著熱鬧的溪流生態。每年4-5月由火金姑演出夏夜序曲。緊接著蟲鳴蛙叫此起彼落,再加上淙淙溪水聲,宛如一場露天音樂會。褐樹蛙、面天樹蛙、澤蛙、貢德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蟾蜍等,台灣現有近三分之一的蛙類,都可以在大溝溪做近距離的觀察。
附記:
在此要特別感謝敏鶴同學珍貴的相片分享,除了彌補當天課程的遺珠之外,也更豐富了三宅部落格的畫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