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S.JPG

5216記錄.gif今天是綠色行腳Happy Go正式開腳的第一天,老天爺就奉送我們一個賀禮~大福(台:大雨),儘管如此,我們仍是興致勃勃、裝備整齊地前往出發,今日的目的地是桃園龍潭的石門山健行步道…。

001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JPG 002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S.JPG 003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JPG  

004大眼蛙.gif桃園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 >觀音聖像 >石門山健行步道 >廟亭小歇 >亨味餐廳午餐 >勞工育樂中心下午茶 >三坑老街 >賦歸 (總里程數8.08公里,爬升344公尺)

011石門山步道S.JPG 014石門山步道S.JPG 020石門山步道S.JPG 005石門山步道S.jpg

石門山又名小竹坑山,因地處石門水庫西側而得此名,海拔高度550公尺,山頂上有一個一等三角點,視野遼闊無比,天氣晴朗時甚至可以看到台北的101大樓,為台灣小百岳之一。

步道平緩坡度不大,兩側林木蓊鬱,走起來十分愉快,此外,每逢假日於勞工育樂中心附近總是聚集不少攤販,走完步道再吃點小吃非常充實,相當適合闔家前來。此外,這裡是賞油桐花的好去處,當四五月時常見白花一路撲滿路徑,煞是美麗,除此之外,也是觀察生態的好地方;若說石門山是桃園縣龍潭鄉最受歡迎的步道,實在當之無愧。(摘自健行日記)

023石門山步道S.jpg 019石門山步道S (2).JPG 022石門山步道S.JPG 016石門山步道S.jpg

5216記錄.gif雖然雨中行腳並非頭一遭,不過在泥濘的土石道上行進,的確是項挑戰(讓我又有了充實裝備的念頭)!好在我們有備而來,雨衣、雨鞋、雨傘、護膝、紛紛登場亮相;由於,我們向來都是邊走邊拍照,一路上雨中作樂,不覺忘卻陰雨所帶來的不便。尤其,當我們抵達石門山海拔550公尺的一等三角點時,更以彈跳式的英姿來慶賀創新高的一刻!

038石門山步道S.JPG 046石門山步道S.JPG 073-1石門山步道S.JPG 074石門山步道S.jpg

5216記錄.gif回程途中,經過一座土地公廟,大家便在廟旁稍事休息,一起享用水果大餐。由於,下山是沿著石門水庫的西側蜿蜒而下,因此水庫的上游和大壩的美景一覽無遺、盡收眼底。

050-1石門山步道S.JPG 050石門山步道S.JPG 052石門山步道S.JPG

045石門山步道S.JPG 041石門山步道S.JPG 048石門山步道S.JPG

5216記錄.gif經過8.08公里的雨中跋涉,衣褲濕了又乾、乾了又濕,終於完成了今日的「壯舉」。因此走到「亨味食堂」,大家迫不及待地衝進餐廳,簡單梳洗一下,便立刻上桌大快朵頤一番。在享受一頓豐盛的客家美食之後,我們又轉移陣地至五星級(有省錢)勞工育樂中心下午茶閒話家常。

054亨味餐廳S.JPG 055亨味餐廳S.JPG 056亨味餐廳S.JPG 057亨味餐廳S.JPG

令人垂涎三尺的鮮魚米粉湯!

5216記錄.gif回家之前,一行人再度冒雨前往三坑老街來趟文化巡禮,並在百年老廟(永福宮)、古宅(青錢第)和阡陌中留下美麗的倩影後,才滿心歡喜地打道回府…。

060三坑老街S.JPG 062三坑老街S.JPG 065三坑老街S.jpg 068三坑老街S.JPG

070三坑老街S.JPG 071三坑老街S.JPG 081石門山步道S.JPG 082石門山步道S.JPG

感謝隊長Simon的美拍&分享

三坑老街也稱為三坑子老街,是桃園縣龍潭鄉早期發展的客家聚落,除了有濃厚的客家氣氛之外,也有龍潭第一街之稱,以中間的永福宮為主要地標,老街內販售許多常見客家美食,如客家菜包、米苔目、草仔粿、客家麻糬、活魚餐館、客家梅干菜 ... 等。三坑老街的歷史追溯到清朝時期對龍潭的開發,當時的三坑子是大溪與龍潭重要的碼頭,隨著石門水庫的建造,大漢溪水位下降,三坑老街失去了碼頭運輸的功能,近年發展為龍潭與大溪的觀光景點。

三坑老街的著名景點有入口處的黑白洗、最中心的永福宮青錢第以及開庄伯公廟黑白洗就是早期當地居民洗衣服的地方,現在還保留著為了洗衣服而準備的石板,三坑老街的永福宮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而開庄伯公廟的名稱有非常濃厚的客家傳統,除了這三個重要景點之外,還有一個較不容易找到的挑擔古道,是早年連絡三坑子以及十一份非常重要的連絡道路,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以上資料摘自網路)

900304-12腳印.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iv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