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喜歡吃麵食,舉凡麵條、水餃、包子、饅頭、蔥油餅…來者不拒;長大後,外食的機會增加,舉凡意麵、刀削麵、拉麵、烏龍麵、義大利麵、PIZZA…也都照單全收。
小時候,家住眷村連棟式的平房,屋內的格局是一條龍的設計。換言之,就是前門、客廳、房間、廚房、後門,直直長長的一條通(那時,每家的廁所都在門外,晚上如廁不方便,因此家中的床底下都會放置一個「夜壺」)。前門有個約1.2公尺寬的小走道,再來就是個小草坪和圍牆;後門則有一個兩戶共用的ㄇ型小空地,是我們用來玩遊戲、做麵食、或洗、晒衣服、棉被…等多功能的活動場所。
由於我家的米、麵粉、油 都是公家配給(用糧票去換)的,每逢假日全家就會動手一起做麵食,如:麵疙瘩、麵餅、水餃…等。我們也時常將麵粉擀成麵皮,然後切成麵條下麵吃,甚至還故意切成「撒隆巴斯」的形狀,嚐起來格外有趣呢!
或許是煮麵比較為方便,印象中我家的午餐幾乎都是吃麵;即便後來嫁為人婦直到現在,也養成中午吃麵的習慣。就算是簡單的陽春麵、餛飩麵或肉絲麵,甚至用前一天剩菜煮成的大鍋麵,照樣吃得津津有味兒!
就因為經常煮麵、吃麵,對各家麵店料理自有一套標準。對我而言,一碗好吃的麵,除了麵條本身的品質要好、湯頭要鮮外,煮麵時火侯的掌握也十分重要。時間過短,麵條外熟內不熟;時間若過了頭,麵條偏爛便缺乏彈性。所以,通常最好是一起鍋就趁熱吃,否則在湯中閒置過久,糊了可惜!
我曾在用餐時接了通電話 ,待通話完畢,原本的湯麵便成了「乾麵」,而且就像是浸泡過的發水麵包一樣,完全喪失原有的口感。此外,我最怕吃到店家為了求快,事先「處理」過的麵,因為這種不是現煮的麵,早已失去了它的「靈魂」,哪裡還談得上美味啊?!
平日中餐大都一個人,因此多以麵食解決,若晚餐有人缺席,我也經常以煮麵取代做飯,可說是名符其實的愛麵一族。而且無論是牛肉麵、雜醬麵、大滷麵...什麼口味通通都愛,就是百吃不厭!
你...也是"愛麵 一族"嗎?
留言列表